MPAcc备考:十大消极备考状态你有哪些
发布时间:2019-04-19 来源:上社科 阅读数:2500
文章内容广告

在备考MPAcc的路上,每个人心态不同,呈现的状态也千姿百态,在巨大的压力之下,很容易在考研期间形成十种消极状态,下面为大家列举以便自查。


  初始准备阶段


1、 信息缺失型


  斯蒂格利茨曾提出信息的缺失程度与决策的正确与否紧密相关,由此获得了诺贝尔经济学奖。假设一位同学要考m大学某专业,准备了大半年临近报名才发现该专业只招收2人,迫不得已只能改变目标。这就是对考研基本信息掌握不足导致的结果。


  除了公开的基本信息,还有部分信息是比较“灰色”的,需要一定的关系才能打听到——例如调剂信息,对于高分落榜考生就像是根救命稻草。


  在决定是否考研之前、考研过程之中以及考研完成之后,都要不断地搜集相关信息资料,无论正规渠道的信息还是道听途说的消息,统统拿下,然后再做认真判断,筛选出有价值的部分,为自己的考研服务。


  法则之一:完全掌握公开信息,全力争取灰色信息。


2、 容易受伤型


  考研的难易程度与报考学校和专业是紧密相关的,从易到难分别是:本校本专业、本校跨专业、跨校本专业、跨校跨专业。


  被“暗算”的机率有多大?往往是:


  A)导师不了解(或认同)你或你原来的学校;


  B)部分学校习惯于自给自足,形成了学术派系;


  C)部分学校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式,对本校学生采取“地方保护主义”;


  D)部分学校,对同等学历的考生采取歧视性政策。


  对于教育发达地区的学校(特别是国内一流名校),在招生时已经基本做到了公平与公正,作为一名优秀的本科生,不妨将眼光放在北京、上海、南京、天津(俗称“天南海北”)等地的知名高校。在了解信息,确认无误之后,可以埋头苦干,用你的实力来说话。


  法则之二:选择合适的学校与专业,尽量减少遭暗算的可能。


3、 优柔寡断型


  部分考生长年摇摆于城市、学校与专业的选择之间,结果时间被白白浪费。


  确定专业和学校的基本方法是:


  一是以兴趣、发展前途与个人能力为衡量标准,确定专业方向;


  二是以个人关系、个人能力以及搜集的学校信息为衡量标准,确定报考学校;


  三是早做决定,“死不悔改”;


  四是特殊情况下,例如突然发现与其他学校相关导师有更好的关系等可以考虑更换目标,但也必须力求果断。


  做出决定之后,马上找到报考学校的各种资料,特别是指定教材和课堂笔记等甚至对报考导师的学术观点要有所把握。


  法则之三:优柔寡断就是浪费时间,早作决策立即行动。


4、 鱼与熊掌”型


  有些学生,自从打算考研以来,每日寝食难安,担心如果考不上怎么办?于是这一担心就一发不可收拾,马上又联想到今后的前途和发展方向,终日惶惶不安。


  鱼与熊掌可不可以兼得?这是一个投资策略的问题。考研就是一场投资,而且是极具风险的投资。考研时期往往亦是招聘、考公务员的重要时刻,多种选择接踵而至,舍谁?留谁?


  错误观点之一:鱼与熊掌可以完全兼得。


  最具体的表现就是“半工半读”型,一边复习,一边频繁参与招聘,期望的是即便失去了熊掌还有鱼在。这是一种过于简单的逻辑,实践证明危害极大。考研的时候要心无旁骛,杜绝一个机会主义者的“斤斤计较”,往往想要的越多,越容易一事无成。


  错误观点之二:鱼与熊掌肯定不能并得。


  有些同学考研时很疯狂,考完之后便放大假。等到分数下来,又如热锅上的蚂蚁,拼命地去找工作。事实上是,现在很多公司的招聘分为两次:一次是在考研之前,一次是在考研结束时期(甚至可能延续到下一学期)。因此,真心考研的同学,在考试之前,只需有限度地去求职;而在考完以后,要做好两手准备,尽自己最大努力去找好单位——只要有实力,在考研完成后,照样亦有很多机会在等着你。


  法则之四:鱼与熊掌都不是问题,选择了熊掌,就全力以赴;即使熊掌不可得,过后亦会有鱼可吃。


  复习阶段


1、 休闲型与累死型


  有的同学考研期间太过逍遥放松,频繁地吃喝玩乐,这类休闲考生,可想就是“陪杀场”、垫背的。与之相反,每天超过10小时的学习计划同样是极其不可取的。


  相信考研族都有过亲身经历,重复温习一门功课3-5小时,就会出现情绪和效率的低落。长期疲劳战容易产生厌倦情绪,复习效率提高不上去,还没等到考研正式开始就已经因状态过于疲乏放弃了。


  考研的复习过程很苦闷,必须要有相当的毅力。同时,还需调整好自身状态——根据心理学研究,人的心理活动具有周期性波动。因此,在复习过程中难免会出现时好时坏的状态,在状态好的时候要注意趁势前进,在状态不好的时候要保持现有成果并且注意适当的休息。


  在考试科目中,不妨选定一科或几科作为“娱乐科目”(如英语,或专业课,以喜好为主)。在复习其他科目感到枯燥时,可借之调节,换换脑筋,恢复一些状态。


  法则之五:“苦大仇深”必胜,但也要懂得“一张一弛”的放松。


2、 自我恐吓型


  有些考生,没事就爱打听——“你复习得怎样啦?”“政治看到哪儿啦?”“英语听力如何啦?”如此等等。


  从本意出发,他是想了解大概情况,用以衡量自己的复习进度。导致的实质结果,却是只记住了别人的高效率——各人复习进度不一致,有快有慢是完全可以理解的;但他偏偏不时地问,人为地加快自己的进度,以“追赶”别人,结果只能是把自己逼到一种每日深感恐怖的境地。在这种环境之下复习的人,能有好的心态吗?考研能够成功吗?


  法则之六:不以别人进度来衡定自己,只需记住“day day up”!


3、 畏惧公共课型


  大多数同学的专业课不存在什么问题(跨专业除外)。但对英语、政治等公共课,却视为“洪水猛兽”——高分落榜者有很多就是由于政治或英语没过达标线。


  正是因为有着这种需求,各种各样的公共课考研培训班应运而生。每年都有不少考生都把大把的金钱和时间砸在了公共课上。


  针对这个问题要一分为二地看:英语复习主要在于个人。很多方法广见于大量书籍,关键就是要踏踏实实地背单词、分析难句,提高听力水平、阅读水平和作文水平。


  英语的提高是一个缓慢累积的过程——只有在坚实基础上才能运用各种学习方法;而来自老师的帮助在于提供一些解题思路和方法;政治复习同样在于个人。


  政治复习也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第一轮是基础阶段,要抓住基本概念,通篇了解大纲规定的所有内容;第二轮是深入阶段,通过做题来巩固;第三轮是冲刺阶段,进行大量重点、要点的短期记忆。


  政治复习关键在于理解概念,灵活运用;优秀老师的复习课,圈定重点,理顺思路,帮助了解答题常识与技巧,对考生会很有帮助。


  法则之七:公共课(政治、英语,理科包括数学)“以我为主”,可在财力、时间及精力允许的范围内有针对性地报名复习班。


  发挥关系阶段


1、 “学术问题”型


  每到考研时期,下课后都会有些同学留下来,耐心地问导师几个“学术问题”。


  一个导师,起码希望他的弟子能在学术上有所作为。临时抱佛脚者,虽然带有很强的功利性(可能会被导师看不起),但还是能给导师留下一个较好的印象。


  法则之八:若有条件的话,在平时就要与导师建立良好的关系。


2、 糖衣炮弹型


  莫名其妙地提着一大堆东西,跑到导师家里,要求提携一下。说句不好听的话——如果这个考生本来是有机会上的话,凭着这个也不可能了。


  这是一个不缺钱的知识经济时代——导师有着课题费与充足的科研经费。作为负责的导师来说,单纯送钱,就等于铜臭。导师需要的是一名好的帮手,专业素质高,社会能力强,能够做一些实实在在的事情,这是对一个准研究生的最基本要求。


  法则之九:过犹不及,再焦急、迫切的心情,也拒绝不理智的方法。


3、 畏惧交往型


  与导师难以平等对话,就学术问题一起进行探讨,甚至都不敢提出不同的意见。比较一下——国外的研究生还经常住在导师家里一起做课题呢,这不是见不得人的“阴暗交易”,而是一种正常的人际关系,没有必要去刻意避嫌。让导师知道你,了解你的人品、能力和综合素质。只要你有实力,不愁导师不提携你。


  法则之十:善于在正常交往中展示自己,录取天平就会偏向你这一方!


关键字标签:上社科mpacc MAud MLIS

上社科专硕培训中心

MBA/MPA/MEM/MPAcc/EMBA

上社科15年专注于专硕培训

-----------------------------------------------------------------------------------

联系方式:

马老师:15552284490(微信同号)

刘老师:18660041228(微信同号)

上社科专注于管理类联考14年,选择上社科,考好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