迈向2021级的考生下一步该如何规划,如何实现梦想?在此之前,不妨再总览一下MBA概况。
1
中国MBA教育不同于中国的学术型硕士教育,比较偏重于解决社会实践问题,针对传统企业和高新科技产业制定不同的管理课程,解决中国本土企业发展问题。
备战MBA等管理类联考证书的含金量将持续提高,根据教育部明确表示未来MBA教学发展将呈现3个趋势:(1)MBA学位将成为企业经营管理人才的必备文凭。(2)中外合作成特色,学员背景国际化(3)MBA学校办学特色将更加鲜明,教育方式更加灵活,办学更加规范。
MBA学位在社会的认可度会越来越高,报读人数年年激增,学费水涨船高从侧面来看,未来高学历更具备竞争力。
有关数据表明,逐年增多的MBA报考人员中,平均年龄越来越小,相当多的考生是刚刚达到MBA的报考条件,即本科毕业3年,就开始备考MBA。从MBA学生入学前的行业分类来看,2019年金融行业攻读MBA的人数最多,科技、新媒体、电信等新兴行业紧随其后。
如果把攻读MBA视为自己对未来的投资,那这个投资决策必然会受到投入和产出的影响。有所付出,才会有所回报,你可能会因此面临更大的挑战,也可能迎来更多的机遇。
2
在选择攻读MBA前,思考几个问题?
1. 为什么攻读MBA?为什么选择我们学校的MBA?
2. 攻读MBA除了学费、贷款等财务因素,时间和精力投入是否充足?
3. 攻读MBA能否达到职场快速晋升,获得更高薪酬?
4. 我的学习能力足以使我顺利完成学业吗?我能充分利用学校提供的资源吗?
上面几个问题,从报考动机、胜任因素、攻读价值、院校认知四个维度引出备考MBA需要深入思考的问题。同时,我们将报考类型大致分为三类,结合院校认知来启发大家对胜任因素和攻读价值的自我评估。
3
选择MBA的三大职场群体:
1. 探索者(22-28岁)心向远方,关注就业。在职场资历比较浅,对学校就业咨询需求较高。对外界评论非常敏感,重视院校在权威机构的排名,以及商学院课程内容是否紧跟大环境趋势,希望通过商学院获得海外经历、海外交换。
2. 务实派(28-34岁)精密计划,志在必得。仔细分析投入和产出比,会重点考虑学费、贷款等财务因素。除了关注院校排名,也是最重视毕业后获得“双证”的群体,希望通过MBA教育实现职场快速晋升或获得更高薪酬。
3. 社交型(34-40岁)惜时如金,重在过程。择校时,关注校友资源因素,包括商业素质和工作背景。
不同类型群体在选择商学院时,在关注院校品牌、排名以及特色的同时,依然会深入到个人报考动机、胜任因素、攻读价值上。
其中,对学校的口碑认知度是最重要的考虑因素。通过TOP商学院在权威机构的排名,可以直观的表现品牌影响力,同时深入了解院校特色。比如在本土MBA项目和国际MBA项目之间的选择上,结合自身职业发展、所在行业做出恰当选择。比如金融方向的MBA考生,更加倾向于“两财”中央财经和 上海财经。此外,金融类MBA还应该想到清华五道口金融MBA、上海交通大学高级金融学院MBA、中国人民大学科技金融MBA、中国科学院大学金融MBA、首都经济贸易大学金融MBA、中国农业大学证券期货班。比如创业方向的MBA考生,可以想到长江商学院的创创社区、中欧商学院众创平台、浙江大学MBA创客班、中国科学院大学创业MBA。此外还有法商MBA、旅游MBA项目等。
MBA教育有诸多特点,相比其它学位,它更加注重实战性,更多地运用案例教学模式,在学习过程中更加注重交流和体验。这也意味着在MBA学习过程中需要更多的人际交往、更多的沟通合作。
作为报考MBA的原动力,考生明确自己对MBA项目的需求,是坚定自己报考决心的必要条件。考生在进入商学院前所从事的行业多种多样,每个考生都具有不同的背景,而且促使他们攻读MBA的原因也不同。结合成本因素和回报因素科学择校,锁定目标院校。接着制定择校备考清单,在第一时间掌握目标院校招生政策与动态,提前规划。
如果,你对考研流程还是有些模糊,不妨听听本周日线下MBA/MEM提前面试说明会,通过专业老师的解析,或许你会有新发现,新收获!